首页
活动
当前活动
历史活动
活动服务能力
创办活动
艺术之最
艺术之最
艺术圈
艺术家
艺术家展示
查看更多艺术家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活动资讯
艺宝
业务介绍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平台简介
发展历程
新闻动态

您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新闻动态 | 详情
非遗如何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2021-11-18

微信图片_20220708185126.jpg

小朋友在灯彩体验制作完成后,亮灯的一瞬间

■寿斌杰(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讲师,国遗项目嘉兴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21年8月,两办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今后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工作原则、主要目标,为全国非遗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近日,为贯彻落实该意见精神和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和浙江省教育厅结合浙江省实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到202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融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贯穿现代国民教育始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际传承。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成为每一所学校的靓丽风景。

海宁市非遗传承教学开展较早,目前已建成多个非遗传承教学基地。硖石灯彩、皮影戏等非遗项目已经常态化开展了非遗进校园、传统技艺进课程等教学活动,也取得了一些经验。海宁职高的硖石灯彩传承教学实践曾入选浙江省非遗传承教学优秀案例。

赓续传承 构建教学体系

海宁市多所学校非遗传承意识较早,开展非遗教学起步也比较早,并且相继开发了非遗特色教材。整体来看,形成了“非遗从娃娃抓起”的浓厚氛围,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要将非遗课程纳入学校美育课程体系,需探索与一校一品项目、乡土特色课程建设等相结合,从而构建起完整的非遗教学体系。

近十年来的非遗传承教学实践来看,中小学对非遗项目进校园的认可度逐年在提高,但是各校、各年级段不均衡。下一步,文化与教育部门应尽快制订非遗课程的实施标准,以便开展实施。其次,与特色校园建设相结合,加快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创建,建成非遗特色品牌学校。

非遗进课程涉及到传统技艺的教学,对教师的技能掌握程度要求较高。要形成非遗教学的全覆盖,师资缺口较大。这就需要教育部门的统筹规划,设计好非遗培训课程,有计划地推进师资培训。将非遗技艺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鼓励教师一专多能掌握一门非遗技艺。同时把掌握一手非遗绝活儿的能工巧匠作为师资的有力补充,充实到非遗项目的教学体系中。能工巧匠、大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授课,可以更好地实现非遗技艺的传承。当然,落实能工巧匠受聘制度,需要切实保障课时经费。优秀手艺人进入艺术课堂是教育部之前发文允许并积极鼓励的,但目前由于学校缺少专项经费,实施起来尚有难度。

非遗技艺是个历史悠久的手工技艺,但非遗传承教学又是教育教学范畴。非遗教学的研究和科研指导,需要既懂得非遗技艺又深谙美术教学的教研专家给予指导,才能建成非遗特色教研体系。在课题立项、教学比武、论文撰写等多方面予以指导,从而激发任教教师的积极性,促进非遗传承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此项工作需要多部门共同发力并联合施策。探索建立教育部门与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的联动机制,汇聚多方优势资源,形成共建、共享、共为。

点亮心灯 播撒非遗种子

海宁市非遗进校园活动已经持续开展多年,通过进校园和学生零距离接触,让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技艺的认识越加深刻。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也把“工匠精神”引入到了中小学生的课堂中。

点亮心灯意义深远。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城市到乡村,实现了非遗传承全覆盖。通过知识问答、图片品味、实物鉴赏和动手实践等丰富环节增加中小学生对硖石灯彩的感性认识,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硖石灯彩及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率先践行文化部提出的从个体传承向人群传承的实践,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一颗非遗的种子,点亮了孩子们心中那盏传统文化的心灯。

生动活泼内容创新。厘清硖石灯彩、皮影戏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艺术特色,以硖石灯彩的历史、现状和代表人物、优秀作品为主线,充分结合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将硖石灯彩相关的故事与我国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趣味性和故事性生动完整的呈现。何为非遗?非遗为何?引导孩子们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逐步认识身边的非遗,从而激发进一步探究和体验非遗项目的兴趣。

增强交互突出体验。改变以往以展示技艺为主的方式,通过非遗知识传播宣讲、问答、技艺体验等环节,突出师生的互动和交流。宣讲和体验并重,极大地提升了非遗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有效性。带领海职高硖石灯彩传承教学基地研习班的学生一起参与,体验结束后的展示交流阶段,大师傅带着小徒弟,一起登台展演交流,热闹非凡,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多元教学丰富体验。以多元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将丰富的非遗知识,运用可视化“PPT”图片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提高学习内容的观赏性,让非遗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和生动,吸引了孩子的目光。通过非遗实物看非遗历史、讲非遗故事、品传统技艺、体验灯彩制作等环节,增强非遗教学活动的体验感。同时,每次还遴选了一批代表性强的优秀灯彩作品,让学生近距离观赏,非遗技艺不再高高在上充满神秘感,以此吸引并打动学生。

共为共享 传承文化基因

非遗进校园活动推动了校际非遗文化的交流,拓宽了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和技艺学习的深度,形成资源机制的共为共享。由于是在中小学幼儿园的课堂中实施的,所以活动时间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打破以往临时性活动安排的做法,有计划地走进课堂,所以更接地气也更有实效。活动吸引了众多教师的积极参与,使非遗技艺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有助于实现非遗技艺的群体传承。

我们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展望未来,砥砺坚守是我们的初心,传承从娃娃抓起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四艺同修作为全球艺术爱好者的聚集地,拥有大量青少年艺术爱好者,我们致力于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技艺的滋养和浸润,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照亮每个孩子的心灵。只有大家一起行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根美丽校园,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四个一”,加快实现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