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活动
当前活动
历史活动
活动服务能力
创办活动
艺术之最
艺术之最
艺术圈
艺术家
艺术家展示
查看更多艺术家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活动资讯
艺宝
业务介绍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平台简介
发展历程
艺术之最

您当前位置:首页|艺术之最|艺术之最 | 详情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百骏图》 2024-09-13

我们都在提倡生态和谐体系,当看到郎世宁《百骏图》的时候,才知道,我们的先人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开始生态体系的建设了。



《百骏图》局部图

《百骏图》中,郎世宁以细腻笔触精心刻画了皇家牧场的繁荣景象,百匹骏马或悠然自得,或奔腾跳跃,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生动和谐的生态画卷。揭示了当时朝廷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与保护意识。皇家牧场作为皇家专属领地,其生态状况直接反映了朝廷的治理能力和生态观念。郎世宁通过这幅画,向世人展示了朝廷在追求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不忘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呵护,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


《百骏图》中,骏马或驰骋于广袤原野,或悠然于林间溪畔,与山川草木共绘一幅生机盎然的和谐画卷。画家以细腻笔触,不仅展现了骏马之矫健雄姿,更巧妙融入自然景致,使每一匹马都仿佛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百骏图》局部图

《百骏图》能跻身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列,其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艺术魅力与深邃意境?


首先

这是我们老祖宗思想的传承。《百骏图》是郎世宁奉谕作画,在作画前先要打草稿,待皇帝批准后再“照样准画”。保留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郎世宁《百骏图》稿本就说明了这一点。


从内容上说

我国对马的描绘一般都是策马奔腾、马到成功、万马奔腾等场景,都是在说马动起来的样子,对马“静”的描述少之又少。

郎世宁《百骏图》描绘了马的动与静,塑造了一大群或站或卧、或翻滚嬉戏、或交斗觅食的马儿,它们聚散不一,自由、舒闲,将马的各种形态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对马的认知更加全面。



《百骏图》局部图

从技巧上说

郎世宁运用中国的毛笔、纸绢和色彩,却以欧洲的绘画方法注重于表现马匹的解剖结构、体积感和皮毛的质感,使得笔下的马匹形象造型准确、比例恰当、凹凸立体,而不像中国古代画家采用延绵遒劲的线条来勾勒物象轮廓的方法。


他是以细密的短线,按照素描的画法,来描绘马匹的外形、皮毛的皱褶和皮毛下凸起的血管、筋腱,或者利用色泽的深浅,来表现马匹的凹凸肌肉,与传统中国绘画中的马匹形象迥然有别。


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加入西洋光影透视法及西画颜料,以显示中西趣味兼容并蓄的画面。如画中马匹、人物、树木、土坡皆应用了光的原理,使物象极富立体感;而如松针、树皮、草叶等的墨线勾勒,石块土坡的皴擦等仍含有中国传统手法,即使是马匹及树干上的阴影表现,亦是以中国传统的渲染方法来完成的。



《百骏图》局部图

►从构图上说

此画构图复杂,风格独特,极具意趣,别具一格。尽管全图包含了马匹、牧者、帐篷、树木等众多景物,但作者充分显示了其“虚实相间”的构图功力,画面由牧者引出,又以牧者结束,而作为主角的百匹骏马均在牧马人的引导控制之下活动。

整幅画面聚散、稀疏的设置充满了节奏感。


►从后世影响上说

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画是焦点透视。这种透视效果在这幅册页中充分体现出来。这些技法对后来中国画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注重形象的解剖结构、光影效果及立体感。

将中国画法巧妙地与西法相融合,突破了明清时期大部分山水、花鸟画作品以水墨为主流的表现方法,另辟蹊径,创造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绘画新风格,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冲击。很直观的表现就是,百骏图之前画马有色彩的没有郎世宁画的好,比郎世宁画的好的,马没有色彩立体感。



《百骏图》局部图

这卷画幅完成之后,一直收存于清宫。清代末期,绢本《百骏图》一直被清代皇室珍藏于圆明园,后来被运到台湾,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作品,从整体观感上深刻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是对“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生动诠释。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百骏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醒我们回归自然,珍惜与万物共存的和谐环境。正是现代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映照,谁不向往这样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美好图景呢?


关注四艺同修,让生活更艺术。


《百骏图》绢本绘画,纵94.5厘米,横776.2厘米。

《百骏图》全图作品赏析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