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一个风和日丽的甲辰六月,西湖畔的柳丝轻拂水面,波光粼粼,一派宁静祥和之景。此时,文坛巨匠董其昌,身着淡雅儒衫,手持折扇,漫步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他的心中,却藏着对书法艺术的无限热爱与追求,尤其是对王羲之之子王献之(世称大令)的墨宝,更是情有独钟。
(董其昌画像-来源于百度百科)
一日,董其昌偶得一讯,说是在西湖边的一所古朴僧舍内,藏有一件稀世珍宝——王献之的《快雪时晴帖》。此帖不仅被宋代书法大家米芾誉为“天下第一子敬书”,更因其独特的“一笔书”风格而名扬四海。董其昌闻讯,心中大喜,即刻前往探访。
踏入僧舍,一股淡雅的墨香扑鼻而来,董其昌环顾四周,只见墙上挂着一幅幅古朴的书法卷轴,而正中央,正是那幅让他魂牵梦绕的《快雪时晴帖》。然而,当他仔细端详之时,却发现此帖并不完整,开篇的“十二月割”等字已不知所踪,而“庆等大军”以下的部分更是残缺不全。尽管如此,那份超凡脱俗的笔意与神韵,仍让董其昌为之倾倒。
回想起米芾曾言,古人得大令之书,往往割剪一二字售予爱书之人,导致许多古帖支离破碎,难以卒读。董其昌不禁感慨万分,他深知,这样的做法虽满足了部分人的私欲,却是对书法艺术极大的亵渎。于是,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弥补这份遗憾。
回到家中,董其昌翻箱倒柜,找出了珍藏多年的《淳化阁帖》等书法典籍,仔细比对王献之的笔法与字形,试图用最接近原貌的方式,为《快雪时晴帖》补全那些缺失的部分。这项工作异常艰巨,需要极高的书法造诣与对古帖的深刻理解,但董其昌乐此不疲,沉浸其中。
数月之后,当董其昌再次来到西湖僧舍,将补全后的《快雪时晴帖》展现在众人面前时,无不为之惊叹。那流畅自然的一笔书,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重新焕发了生机。董其昌题下跋文,记录下了这段修复古帖的佳话,并感慨道:“以阁帖补之,虽非原貌,亦足慰人心,实为千古快事也。”
从此,《快雪时晴帖》在董其昌的妙手之下,得以更加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了书法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而董其昌,也因其对书法艺术的无私奉献与卓越贡献,被后世铭记于心。
《快雪时晴帖》作品赏析
关注四艺同修,让生活更艺术!
董其昌跋曰:大令此帖,米老以为天下第一子敬书,又名为《一笔书》,前有'十二月割'等语,今失之,又‘庆等大军’以下皆阙,余以阁帖补之,为千古快事。米老尝云,人得大令书,割剪一二字售诸好事者,以此古帖每不可读,后人强为牵合,深可笑也。甲辰六月观于西湖僧舍,董其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