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青年,酷爱书法,尤对《兰亭》情有独钟。他日夜苦练,临摹无数,却始终难以得其神韵。一日,他偶遇一书法大师,大师观其字,笑道:“你虽学《兰亭》,却仅得其形,未得其骨。”青年不解,大师便指点迷津,告诉他书法之道,在于心悟,而非手熟。
青年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不再拘泥于字形,而是用心去感受《兰亭》中的意境与情感。数年后,他的书法终于有了质的飞跃,真正做到了形神兼备,成为一代书法大家。这段故事,也成为了书法界的一段佳话。宋代大文豪苏轼曾有一诗云:“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骨?”同样,对于学习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书法爱好者们,亦是如此。意在表达学习前人文学,需得其精髓,而非仅模仿皮毛。
《兰亭序》局部图
东坡诗云:“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骨?"学《兰亭》者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