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活动
当前活动
历史活动
活动服务能力
创办活动
艺术之最
艺术之最
艺术圈
艺术家
艺术家展示
查看更多艺术家
特邀艺术家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活动资讯
艺宝
业务介绍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平台简介
发展历程
艺术之最

您当前位置:首页|艺术之最|艺术之最 | 详情
汉隶中方笔之典型—《张迁碑》 2025-03-13
《张迁碑》‌,全称为《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立于东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是为了表彰张迁在谷城长和荡阴令任上的功绩而刻立的石碑。此碑由东汉碑刻家孙兴刻石而成,碑高九尺五寸(2.92米),宽三尺二寸(1.07米),碑阳十五行,行四十二字,共五百六十七字;碑阴刻立碑官吏四十一人衔名及出资钱数,共三列,上二列十九行,下列三行‌。此碑出土于明代,原置于山东东平州儒学明伦堂前,后移至泰安岱庙,现藏于山东泰山岱庙碑廊‌。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艺术鉴赏

‌《张迁碑》‌的书法艺术造诣极高,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其笔画以方笔为主,兼用圆笔,方笔转折时用顿笔,棱角分明,写出的笔画横鳞、竖勒,渐厚雄强。同时,又巧妙地融入圆笔,使线条方中藏圆、圆中寓方,避免了过于生硬,增添了浑厚朴拙之感‌。在结构上,字形方正而不失灵活变化,寓错综于端正中,展现出一种生动活泼、不拘一格的艺术风格‌。在布局上,整体形态朴拙,去掉了雕饰成分,一任天然,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

艺术价值

‌《张迁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从历史价值来看,碑文详细记载了张迁的治绩,反映了当时地方官员的职责和百姓对贤能官员的敬重,同时也涉及到了黄巾起义的有关情节,为研究东汉时期的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从艺术价值来看,作为隶书的经典范本,《张迁碑》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古朴雄浑的风格、独特的用笔和结字方法,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后世评价

‌《张迁碑》‌自出土以来,就受到了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的推崇。明代文坛“三杨”之一的杨士奇最早著录此碑,并称赞其“文辞字画皆古雅”。明代金石学家都穆在《金薤琳琅》中也详细著录了此碑。清代学者顾炎武、孙承泽、朱彝尊等人都对《张迁碑》给予了高度评价。古今书家更是将其视为汉碑中的珍品,称赞其书法“典雅饶古意”,“方整尔雅”,“朴茂灵动”,是东汉隶书方笔系统的代表作‌。
综上所述,《张迁碑》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而且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注四艺同修,让生活更艺术!


相关信息